簡 介
天津醫科大學計算機信息網絡自1996年9月開始前期工程建設,同年12月10日接入天津市教育科研網(TJERNET)、中國教育科研網(CERNET)、Internet。1998年5月完成一期工程,建成跨接四個院區的三級樹形主干網,并接入天津ATM試驗網。于2001年12月28日通過了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建設子項目--校園信息網絡建設成果驗收。開展WWW瀏覽、FTP、E-mail等各種服務和遠程醫療教育工作的試驗。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,我校校園網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得到明顯改善。到“十二五”末期,我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。
一、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績
1.對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認識已得到共識
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,強化組織領導、完善管理制度、加大資金投入、開展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,各業務部門也積極參與、出謀劃策,大家對信息化寄予的期望值越來越高,重視程度與日俱增。
2.信息化應用逐步深入,全面支撐業務運營
我校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從“點”到“線”,連“線”成“面”,再從“面”到“體”的發展過程。隨著各個層面、方面應用的完善,整個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,逐步實現多層面垂直一體化,并最終使業務得到立“體”化支撐。
3.信息化從技術驅動開始向業務和戰略驅動轉化
隨著信息化效益的初步顯現,信息化意識逐步增強,信息化逐步由技術驅動向業務驅動轉化,業務和IT部門在業務與管理創新方面的合作日趨緊密,IT與業務的一致性大大提升。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深度變革和信息化的創新應用,業務和IT深度融合、深度協同。
二、“十三五”建設的預期
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校的信息化建設在之前的基礎之上,結合國家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要求,進一步提高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。
“十三五”信息化應用的新常態
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信息化應用將進入一個“新常態”。它關系到信息化發展方式或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轉變,關系到各個方面的再平衡問題。其中的“新”主要體現在新形勢、新技術等方面。要將信息空間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,要將信息安全、IT設備自主可控等作為重點加以強化。在新技術方面,大規模應用“云大物移智”等新IT。
信息系統要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速度,實現業務創新和移動互聯網轉型。利用移動信息化進行業務跨界創新,是“十三五”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。
提升網絡信息化建設水平,強化信息安全、IT設備自主可控,大規模應用“云大物移智”等新IT技術,實現業務創新和移動互聯網轉型,利用移動信息化進行業務跨界創新。通過高校地理信息管理系統(GIS系統)實現對地下管井進行有效管理,實現與校園安防系統、校園節能系統的結合,充分滿足校園信息化建設需求。深度整合各類業務信息系統,建成集中、高效、安全、大容量的數據基礎平臺。